国家甘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三基、王锦达研究团队系统阐释甘蔗螟虫的防控现状与研究进展

发布者:发布时间:2025-04-25浏览次数:

甘蔗 (Saccharum spp. hybrid) 是中国最重要的糖料作物,占全国食糖产量的86%以上。然而,由于长期连作,导致以条螟、黄螟、二点螟等为代表的甘蔗螟虫危害日益严重,给甘蔗生产带来重大危害。此外,由于气候变化改变了不同栽培区域中甘蔗螟虫的发生模式、爆发频率和种群动态。因此甘蔗螟虫的防控面临着新的难题和挑战。


近日,中科院一区TOP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Agronomy在线发表了国家甘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蔗病虫害绿色防控研发室高三基、王锦达团队题为“Current status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sugarcane stem borers management”(甘蔗螟虫的防治现状与研究进展)的综述文章。文章介绍了甘蔗螟虫在中国的发生规律及其造成的经济损失,比较了国内外当前针对甘蔗茎螟的综合防治策略,包括化学通讯、生物防治、化学农药以及抗虫品种的应用,以及转基因抗虫甘蔗、RNA农药、不育昆虫技术(SIT)以及人工智能驱动的防控技术在未来的害虫防治工作中的应用潜力。最后,展望了区域害虫动态、气候适应性控制策略以及未来甘蔗害虫管理的新思路、新见解。该综述由福建农林大学国家甘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牵头,联合广西、云南、广东等多家科研机构共同完成,为全球甘蔗螟虫绿色防控提供了“中国方案”。


本论文福建农林大学国家甘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王锦达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国家甘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三基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此外,福建农林大学农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林焕泰、广西农业科学院商显坤副研究员、潘雪红副研究员,云南农业科学院单红丽副研究员,尹炯副研究员,广东省科学院南繁种业研究所高级农艺师李继虎,广西大学农学院陈保善教授、邹承武副教授参与了论文写作或指导。本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3YFD1200700和2023YFD1200703)、广西科学技术重大专项(AA22117004)、国家糖料产业技术体系(CARS-17)以及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22J01615)等项目资助支持。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eja.2025.127644